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依托浙江大学,由教育部于2011年12月批准始建;2013年12月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2019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一次评估。实验室现有总面积约56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超7900万元,科研条件完备,是国内生物质化工领域独具特色的创新研究平台。
实验室集中针对生物质资源的特点,解决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中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通过降低生物质转化的能耗与物耗,提高生物质化工过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最终实现生物质资源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实验室主要围绕“生物质大分子功能化”、“生物质定向化学转化”、“生物质生物催化与转化”、“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和“低品位生物质的资源化”等五个方向开展研究,研究方向明确,特色和优势突出。
2021年,实验室新增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获得者1名,新引进国家青年千人1名,2名成员晋升正高级职称。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4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3名,国家青年千人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获得者1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3名,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人才7名,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名,浙江省特级专家1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17名,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9名。
2021年,实验室新启动科研项目68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32项,横向项目36项。项目负责人为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的重点重大纵向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项目经费超500万的重大横向项目1项。本年度项目到款经费合计7622.9万元,其中纵向经费2811.4万元,横向经费4811.5万元。
2021年度重点实验室共发表论文227篇,其中SCI/EI论文223篇。以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共发表SCI/EI论文131篇,其中SCI论文128篇(IF>3.0的论文110篇, IF>10.0的论文31篇),EI论文3篇。肖丰收教授和王亮研究员团队的研究成果“Isolated boron in zeolite for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实验室获授权专利48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47件。本年度实验室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