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激情求解——寿恒大讲堂:对话沈寅初院士

发布者:马婕发布时间:2020-09-05浏览次数:626

2019年12月27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名誉校长沈寅初院士做客寿恒大讲堂,与我院师生作了主题为“探索未知,激情求解”的精彩对话。沈寅初院士从求学、工作、读研、科研等方面与青年师生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和体验。沈文华书记、张林副院长,生工所杨立荣、吴坚平教授等近70名化工师生参加了活动。

沈寅初,生物化工专家。1964年后一直在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化工部上海生物化工研究中心工作,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所长,并担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首届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出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2005年起任浙工大名誉校长。沈院士是我国生物源农药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开创了生物催化在化工行业中应用的先河。先后主持开发了井冈霉素、7051(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产品,研发成功了微生物催化法生产丙烯酰胺技术,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大宗化工原料的工业化装置,开创了生物催化在化工行业中应用的先河。所主持的科研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8年获上海市科技功臣称号,2010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

科研探索

Q:沈院士,很多老师都说您是浙大校友,您也很谦虚地说自己是“不够格的浙大校友”,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吗?

A:初中毕业后,经国家分配,我进入杭州卫生学校学习,而杭州卫生学校就建在当时老浙大的旧址上。在杭州卫生学校完成职业技术学习后,我又被分配到浙江医学院工作,浙江医学院后来并入了浙江大学。进入浙江医学院工作时我刚满16岁,当时医学院里面的学生都喊我老师,这让我觉得颇有些难为情,觉得自己担当不起老师这个称号。自此我就改变了人生目标——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上大学和读研究生,要进一步学习。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充分利用了医学院为我提供的条件。浙江医学院的学习风气很好,在这里我自学完了医学院的基础课程,化学、物理、解剖学、生理学等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还在周末补习高中知识,从未浪费过一点时间。在浙江医学院工作的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里我学习了医学院的部分本科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似乎也算得上是一个够格的浙大校友了。

Q: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考上了复旦大学。在进入本科的学习之后,您更注重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A:在浙江医学院时,我就决定将生物化学作为自己终身的专业方向。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一连填了十几个专业,都是生物化学,没有半点犹豫。我记得我报的第一个志愿是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第二个志愿是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最后一个是内蒙古畜牧学院的生物化学专业,结果我被第二志愿复旦大学录取了。我在读大学时,恰逢全国高校开展红专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我进一步明确大学学习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服务。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校要提供充足的自由度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

Q:1964年后,您一直在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工作,您当时因为怎样的契机将目光聚焦于生物源农药这一领域的呢?

A:本科毕业之后,我考取了研究生,当时想从事的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遗憾的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困难时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农业对国家民生大计的重要性,身体康复后我就选择了在上海的农药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当时,上海农药所的研究条件比较艰苦,但我的理想就是搞研究,能有一个地方让我专心搞科研我就很满足了。那个时候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每年发病面积上亿亩,是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严重障碍,国家给予研究所殷切的希望,希望我们能解决这道难题。鉴于自身的学习背景,我将目光投向了生物源农药。

Q:那个时候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苦,沈院士能给我们讲讲井冈霉素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吗?

A:当时做酶生物实验,实验室连摇床都没有,只能在其他同学的实验室摇完回来测试。我和实验人员一起,跑遍全国各地的田间乡头提取土壤样本,经过了两万八千多次的测试,最终在井冈山的土壤中发现了一种微生物,它的产物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做的好,推广就快,十来个省份都做了这项试验,“井冈霉素”很快就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化。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明白了,什么事情都要有“硬通货”,有了“硬通货”自然就会有人来帮你推广。

产学研融合

Q:您在研究过程中非常注重产业化,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国家现在一直在推动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您在选题和产业化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

A:首先是选题,选题要切合国家重大需求,要阅读各种文献,收集各方信息,考虑社会的需求,才是对自己的课题负责。八十年代是生物技术的高峰期,生物领域成果很多,我带头成立了一个生物化工研究中心,研究生物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当时一个同学在环保三废处理研究所工作,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我得知丙烯酰胺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处理废水是一个难题,而微生物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或许有望解决这个难题。调研之后更是发现,有些微生物甚至可以直接催化生产丙烯酰胺。那时候全国大部分丙烯酰胺的生产厂家,一年只有五百吨左右的产量,而微生物催化法生产丙烯酰胺技术可以在相同经济成本的条件下让丙烯酰胺的产量翻上数倍,且不产生丙烯氰等有害废物。这项技术收益高,成本低,环境友好,有很大市场和工业化价值。2000年前,已经进入万吨级工业化生产阶段,现在大庆、胜利等大油田都在应用这一技术。产业化最重要的是要有“硬通货”,在应用的基础上发挥理论的价值。

教书育人

Q:在您心目中,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导师?

A:教师要有科研和选题能力,要有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协作关系,能将学生带入学术圈,提供学术资源,要把精力放在培养年轻人上面,爱护学生,给学生成长成才机会。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分享荣誉。在很多奖项中,我都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后面,将机会和荣誉让给年轻人。

不忘初心

Q:作为一名党员,您一直坚守自己的初心。能请您谈谈,我们当代青年人该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A:我觉得要做到不忘初心,首先要有初心,我们共产党肯定有初心的,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当然,为人民谋福利,这不仅是一个党员,也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要有的初心。同时也要明白,想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主体,就要落实到行动上,必须要掌握大量知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事,有了这个基础,才有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Q:请您谈谈当代青年人如何“建功立业”,如何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

A:作为青年人,首先是学好自己的课程,培养激情求解、探索未知的品质,提高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进入研究训练的阶段,才能有“建功立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其次我认为个人价值是随着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的。从我个人经历出发,我一直都是不计报酬一心为工作为科研的,成为院士得到这么多的荣誉都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我始终认为,个人利益和国家前途是一致的,只要对国家有贡献,国家肯定会为你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沈文华书记总结道,大家常说现代社会代际传承困难,今天沈寅初院士与化工学子的对话让这个说法不攻自破。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传承永远是不变的规律,年轻人应该更多向老一辈,尤其是沈院士这种杰出的科学家学习。沈院士给我们树立了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一个全面杰出典范——探索未知,激情求解,不计回报和个人得失,将自己热爱的学术做下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