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和材料学科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发布者:王盎然发布时间:2022-03-31浏览次数:171

    留学生教育是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知华友华”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21621日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写到“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推进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要求高校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全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和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化学工程和材料学科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开展了长期的合作与探索,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成果。

目前来华留学研究生还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学生占多数。来华留学研究生和我国研究生在培养体系、教学水平和文化风俗等都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留学研究生,尽管他们大多都是本国学生中的佼佼者,但和中国学生在知识结构、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和论文写作等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差距,需要根据我们化工和材料学科的特点探索适合留学生的培养模式。在十多年的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和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逐渐形成了“结合专业挑生源、以老带新促融入、研学相长提质量”的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解决了留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的融入新环境慢、中外学生间交流少、工作效率低、完成学业困难、培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形成了符合化学工程和材料学科特点的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1)结合专业挑生源

每年我们学院的老师都会收到留学生希望到课题组学习的申请邮件,化学工程和材料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对前置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在选择留学研究生过程中,认真查阅他们毕业学校在该国家的排名,结合学生的简历和学习成绩的等进行综合评估,与拟接收导师商榷,选择专业对口或者较接近的、基础好的留学研究生,确保生源质量。在入学后,根据研究方向和他们的专业基础,建议他们选修本专业的相关基础课程,巩固专业知识,为开展研究工作做准备。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由易到难的实验工作,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初期培养实验技能。这样有针对性地培养半年到一年以后,留学生基本能较好地熟悉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2)以老带新促融入

留学研究生初到中国还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语言问题,虽然他们来浙江大学前或在浙江大学学习了一定的汉语课程,有些也获得了较好的汉语成绩,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比如网上选课、试剂领用、送样检测等方面还是面临语言上的困难。离开本国环境后对新环境的熟悉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利用多年的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已有的留学生规模,安排留学生老生和新生结对子,以老留学生带新留学生,同是留学生的身份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能更快地融入新环境。同时课题组内的国内研究生老生也会帮助他们熟悉办理各类事项的流程,中外留学生关系融洽,如图1所示。这样经过一两个月的熟悉过程,留学生基本能够适应环境,独立处理大部分事务了。

1 留学研究生融入课题组,中外研究生关系融洽

3)研学相长提质量

来华留学研究生一般都是申请CSC的奖学金和学校自设的奖学金,有规定的资助年限,超过资助年限,如果没有奖学金资助,他们在华的学习生活将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也影响学生情绪的稳定性。而很多留学研究生原来在本国的学习压力较小、工作效率较低、时间规划能力较弱,所以在开学时,我们就帮助他们制订较为详细、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学习和培养计划,将工作任务按学期和年度分解,明确时间节点,通过组会汇报进度,督促他们按时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他们从开学起就不会因为对课题的迷茫而浪费时间。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也可以考察学生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对培养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以使他们在奖学金资助的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要求。安排留学研究生赴相关化工企业学习交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他们的专业视野,如图2所示。

2 留学研究生参与赴化工企业的学习交流活动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推进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要求高校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全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来华攻读学位的留学研究生需要完成按和中国学生相同的培养计划才能进行答辩,申请学位。所以一开始就要使他们明白获得学位的标准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之前的学习背景有所改变,明确获得学位的具体要求。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对照,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培养方案的要求。比如学术论文的发表需要经历投稿、审稿、修改、录用等环节,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论文投稿,才能在研究生期间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我们按照及时归纳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的方法,一般留学生都能有数篇SCI收录论文发表,按规定完成论文的要求,部分留学博士研究生还能发表高水平的SCI收录论文,如:2012级巴基斯坦留学博士研究生Akram Muhammad在读期间在本领域的顶尖期刊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影响因子29.190)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Muhammad Akram, Li Wang*, Haojie Yu*, et al.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14, 39, 1987-2009,全校留学生中当年排名第一),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与宋永华常务副校长在学校春节年夜饭上共进晚餐,如图3所示;2018级孟加拉国留学生Md Alim Uddin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其中两篇一区论文分别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影响因子9.229)和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影响因子8.128)。这些实验工作的开展、研究数据的整理、论文的撰写从不同角度对留学生的能力进行了综合训练和培养,保证了毕业研究生的业务水平。在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确保留学研究生在毕业时达到规定的专业要求和水平。

3 化工学院留学博士生Akram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与浙江大学宋永华常务副校长在学校春节年夜饭上共进晚餐

留学生在华求学,毕竟是在异国他乡,除了学业压力,还有文化、饮食、气候等各方面的差异,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导师团队也能在这些方面给予关注,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遇到问题及时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建议,使他们能够安心地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学业上来。

经过这十几年的留学研究生培养,我们在探索中逐渐改进和完善教育方式和方法,逐渐形成了“精心优选挑生源、以老带新促融入、抓在前头控进度、统一要求保质量”的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已培养来自美国、瑞典、巴基斯坦、埃及、孟加拉国、朝鲜、苏丹等国的毕业留学研究生46人,在读留学留学研究生31人。王立教授因在留学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突出业绩被评为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模范个人”。留学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他们在毕业后也有较好的职业选择,有的回国去高校任教、有的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有的去了政府机关或大型企业,如2008级留学博士毕业生Muhammad Amin Abid在中国做博士后期间获得中国科技部国际杰青计划资助,目前为巴基斯坦University of Sahiwal化学系系主任。他们回去以后也向他们国内的学生和朋友介绍推荐我们,使我们有优秀的生源可以选择,形成了良性循环。留学研究生教育促进了我们与相关“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化学工程学科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支撑材料.pdf





返回原图
/